那些难过会说给儿子听吗?不,最终需要承担这份"难过"的,永远是那个不够"懂事"的儿媳。这个认知像一道无形的枷锁,将她牢牢禁锢在原地。她甚至能想象出婆婆在亲戚面前抹眼泪的样子:"娶了媳妇忘了娘啊,大过年的都不回来看看。"她轻轻拉开衣柜,取出那件已经洗得发白的围裙。这是婆婆三年前送的,说是特意挑选的"好料子"。可这所谓的"好料子"在她日复一日的劳作中,已经磨损得几乎透明。、青菜、猪肉、儿童退烧药......每一项都在诉说着她身为妻子、母亲、儿媳的责任,唯独没有一项,是为她自己。窗外的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,新的一天开始了,和昨天、前天、大前天,并没有什么不同。她系上围裙,走进厨房,开始准备早餐。米粒在清水里打着旋,就像她的人生,永远在同一个圈里打转。第二章:围...
《晨光与她精品小说》 第1章 免费试读
第一章:看不见的伤口清晨五点十三分,闹钟的金属指针还在沉睡,
智英的睫毛却已无意识地颤动。腕间的酸痛如约而至,
像有无数细小的针在关节深处扎刺——这是三年前开始抱孩子留下的纪念。
她轻手轻脚地起身,棉被掀开的瞬间,冷空气让她打了个寒颤。丈夫在睡梦中咂了咂嘴,
翻了个身,继续沉入梦乡。他的呼吸平稳而绵长,与窗外渐起的鸟鸣交织成一曲安眠的乐章。
走到窗前,她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,灰蓝色的天空中还挂着最后一颗晨星,
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泪珠。远处传来早班公交的引擎声,载着一个个奔赴职场的梦想,
而她的世界,却始终困在这个八十平米的公寓里。玻璃窗上映出她疲惫的倒影,
眼下的乌青像是永远也褪不去的印记。昨天在诊室里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。
医生捏着她的手腕,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解:"肌腱炎。饭是电饭锅做的,衣服是洗衣机洗的,
为什么会疼?"她张了张嘴,想解释每天要手洗二十多只碗,
因为婆婆说洗碗机洗不干净;要亲手拧干厚重的被单,
因为晾衣架会留下痕迹;要跪在地上用抹布擦拭每一寸地板,因为拖把会有死角。
还要抱着哭闹的孩子在客厅里来回踱步,要弯腰捡起满地散落的玩具,
要踮起脚尖取下衣柜顶层的冬被。可最后,她只是轻声说:"可能是抱孩子太久。
"医生低头开药时,她看见他白大褂上别着一枚"关爱女性健康"的徽章,突然很想笑。
那笑声卡在喉咙里,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。处方笺上龙飞凤舞的字迹,开的不过是些止痛药,
治标不治本。就像她的人生,永远在治标不治本。丈夫在睡梦中翻身,
手臂搭在她曾经的位置。三天前,他小心翼翼地提议:"今年春节,我们去云南看洱海吧?
听说那里的海鸥特别美,你一直想去的。"她几乎要点头,却在转瞬间看见婆婆不悦的眉梢,
听见亲戚们的窃窃私语。"不了,"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颤抖,"你妈妈会难过的。
"那些难过会说给儿子听吗?不,最终需要承担这份"难过"的,
永远是那个不够"懂事"的儿媳。这个认知像一道无形的枷锁,将她牢牢禁锢在原地。
她甚至能想象出婆婆在亲戚面前抹眼泪的样子:"娶了媳妇忘了娘啊,
大过年的都不回来看看。"她轻轻拉开衣柜,取出那件已经洗得发白的围裙。
这是婆婆三年前送的,说是特意挑选的"好料子"。
可这所谓的"好料子"在她日复一日的劳作中,已经磨损得几乎透明。
、青菜、猪肉、儿童退烧药......每一项都在诉说着她身为妻子、母亲、儿媳的责任,
唯独没有一项,是为她自己。窗外的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,新的一天开始了,
和昨天、前天、大前天,并没有什么不同。她系上围裙,走进厨房,开始准备早餐。
米粒在清水里打着旋,就像她的人生,永远在同一个圈里打转。
第二章:围裙与枷锁老家的厨房弥漫着陈旧油烟的味道,
那是二十年来一日三餐积累下来的气息,渗透在墙壁的每一条缝隙里。
智英系上婆婆昨晚特意拿出的新围裙——一条超市促销的围裙,标签还没来得及撕下,
上面印着醒目的"特价29.9元"。"我排了整整两小时的队呢。
"婆婆的语气里带着施舍般的得意,每个字都像针尖,"现在的人啊,为了点便宜货,
连素质都不要了。要不是为了你,我才不受这个罪。""谢谢妈。"智英扬起标准的微笑,
嘴角的弧度经过精心计算,既不能显得太开心,也不能显得太勉强。
这条粗糙的围裙让她想起结婚时母亲送的玉镯——那是传了四代的嫁妆,
在去年洗碗时碎成了三截。婆婆当时说:"碎了也好,碍手碍脚的。
做媳妇的要那么贵重的首饰做什么?"她至今还记得玉镯落地时那声清脆的碎裂声,
像是她少女时代的终结。那些碎片被她小心翼翼地收在首饰盒里,
每次打开都能看见破碎的自己在每一片碎玉中倒映。客厅里的谈笑声像潮水般涌来。
小叔子一家也回来了,孩子们在客厅里追逐打闹,瓜子壳洒了一地。丈夫进来帮忙切水果,
婆婆立刻扬声:"我的儿媳妇真是好福气!娶到这样的老婆,真是我们家的福分。""妈,
我在家也常做家务。"丈夫试图解释。"现在的男人啊,能帮忙做点家务就是好男人了。
"智英盯着锅里翻滚的汤,突然很想把整锅热汤都倒进垃圾桶。想象着滚烫的汤汁四处飞溅,
想象着婆婆惊愕的表情,想象着这个虚伪的和谐被彻底打破。但她只是默默拿起勺子,
尝了尝味道,再加了一勺盐。盐罐见底了,她得记得补充。就像她的生命,
也在日复一日的消耗中渐渐见底。窗外的阳光透过厨房的纱窗,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她忽然想起大学时读过的一句诗:"我本可以忍受黑暗,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。"可现在,
她连黑暗都要小心翼翼地忍受。第三章:另一个我就在他们打包行李准备离开时,
大姑姐一家突然到访。婆婆喜笑颜开地迎上去,
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:"怎么不提前说一声?快进来快进来!这大过年的,
就知道你们会来。"转头看见智英站在门口,婆婆立刻说:"再去准备几个菜。
冰箱里还有昨天买的排骨,再做几个小菜。记得多放辣椒,你姐夫爱吃辣的。
"大姑姐要起身帮忙,被婆婆一把按住:"坐着,你又不是在婆家。让你弟媳忙就行了,
她习惯了。"智英看着这一幕,突然听见自己心里有什么东西断裂的声音,
清脆得如同当年那只玉镯落地。她慢慢解下围裙,动作轻柔得像在完成一个神圣的仪式。
然后,她用母亲的声音开口:"亲家母,既然你女儿回来了,也该让我女儿回家了吧?
"满室寂静。电视里还在播放着热闹的综艺节目,但所有人都愣住了。
婆婆最先反应过来:"这孩子说什么胡话?是不是太累了?""我也想我的女儿了。
"智英继续说,声音陌生得让她自己都害怕,"我的女儿在这里做了三年饭,洗了三年碗,
现在该回家休息了。你看,她的手都糙成什么样了。"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,
丈夫一把抱起孩子,紧紧握住她的手:"我们回家。"车上,
智英茫然地问:"我刚才是不是说错话了?"丈夫踩油门的脚微微发抖,
后视镜里他的脸色苍白。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,像她正在崩塌的世界。
女儿在后座安静地玩着布娃娃,对刚才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。
第四章:碎镜中的面孔"分离性身份障碍。"医生谨慎地说,"可能是长期压抑导致的。
患者会创造出另一个人格来承受自己无法承受的痛苦。
"丈夫想起这半年来智英的异常——有时深夜醒来,
她会用岳母的语气说话:"你们要好好对待我女儿。"有时在做饭时,
她会突然像变了一个人,动作神态都像个陌生人。有一次她甚至用已故外婆的声音,
唱起了一首古老的摇篮曲。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女儿生日那天。智英精心准备了一桌菜肴,
却在大家要动筷时突然把整桌菜都掀了,
用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哭喊着:"为什么没有人问我喜欢吃什么?为什么总是要我迁就别人?
"智英却对这一切浑然不知。她翻出婚前的相册,照片上的女孩眼神明亮,
正在企业提案大赛上演讲。那是她最后一次站在台上——三个月后,
公司以"未婚未育不稳定"为由提拔了另一个资历不如她的男同事。她记得那天回家后,
母亲打来电话:"女孩子那么拼命干什么?早点结婚生孩子才是正事。"在妈妈们的聚会上,
她认识了曾经的理科博士,现在的全职妈妈;曾经的戏剧演员,现在的睡前故事讲述者。
"我儿子以为我生来就会背九九乘法表。"博士苦笑着说,
"他不知道妈妈曾经在实验室里解过更复杂的方程式。